主页>健康>  正文

“医学界”:网上“医生帮”是如何聚合的

发布时间:2016-04-03 04:28来源: 未知
本月初,聚合了大量医生用户、拥有行业内最大医生端流量的医疗健康类新媒体“医学界”,宣布获得近2000万元的A轮融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媒体团队?拿到融资后,“医学界”又

  本月初,聚合了大量医生用户、拥有行业内最大医生端流量的医疗健康类新媒体“医学界”,宣布获得近2000万元的A轮融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媒体团队?拿到融资后,“医学界”又会有怎样的动作?

  创业就是认定了一个理

  “医学界”创始人陈奇锐,是个怀揣“新闻梦”的交大理工男,大学期间自学过新闻学,毕业后在报社短暂当过编辑,之后为药企、医疗媒体等做过营销业务。

  有一次,陈奇锐的母亲生了一场病,原因是药物的某种不良反应未被及时发现。这件事让他大为震动:假如能早一点接触到相关的医疗信息,母亲也不至于承受如今的病痛。而有关医疗界的真实信息,在大众面前的呈现仍然十分有限。这件事直接促动了他后来在医疗领域的创业。

  2012年2月,陈奇锐创办了一份面向医务工作者的刊物《医学界》,本着“服务医生,改善医疗”的宗旨,慢慢地,《医学界》在用户中做出了不错的口碑,在微信公众号“医学界”推出之前,“@医学界”的微博粉丝数也累积到了20万。

  微信公众号“医学界”上线于2013年4月,目标用户依然是医务工作者。发展到现在,它的内容已经涵盖医务工作者的职场感悟、最新医疗政策及其解读和前沿的学术信息等。在为医生提供各类医疗资讯的同时,陈奇锐也希望把真实的医生和医院展现给大众。最近,《7张令人落泪的医护工作照》《医生护士必转的一张公益海报》等推送,通过图片生动展现了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传递了医患关系的正能量,被“人民日报”等大号转载。

  除了这个目前拥有80万粉丝的公众号,“医学界”团队还运营了20多个微信学术频道,以不同学科,分为儿科频道、妇产科频道、内分泌频道等。这些频道将各自领域的专业信息,以轻松活泼的文图表达出来,很受医生用户的欢迎。此外,还有一个名叫“医学界智库”的微信号,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关医疗产业的智库,集纳一些深度报道。这个新媒体矩阵的粉丝量,加起来有330万。

  “医学界”执行主编陈婕告诉记者,在团队内部,大家都喜欢称陈奇锐“锐哥”。“倒不是因为他年纪大,而是他做事的那股劲儿,是咱们所有人的榜样。”陈奇锐创业的初心,就是要尽自己的努力为改善医疗环境做点事,一旦认定了这个理,他就咬定不放。这种执着,也感染着整个团队。一位从医生岗位跳槽过来的编辑告诉记者,“有时锐哥不求马上变现,只求先踏踏实实为咱们的用户做好服务。老板一个非专业出身、没什么医疗背景的‘门外汉’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懈怠呢?”

  “鸡血”的氛围无处不在

  短发齐耳,快言快语,陈婕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敏捷干练,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已怀孕4个月的“准妈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当天,她从医院产检完,又参加了一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招聘面试,然后才风尘仆仆地出现在约定的地点。即使这一天过得相当忙碌,她依然保持着十足的精气神,还拿自己的发型开起了玩笑:“有点后悔自己剪了短发,长头发就不用打理了,可以节省时间。”

  曾是医生,也做过纸媒,如今身在创业公司,陈婕觉得适应了快节奏后,现在的状态似乎很适合自己。怀着腹中的宝宝,她经历了“医学界”近期的一系列重要时刻:旗下APP产品“医生站”的上线、公司的成功融资,甚至出差参与和主持了与合作医院的一些会议和活动。“虽然有时心怀愧疚,但我觉得这个宝宝好像很适应创业的节奏,从没给我添过什么麻烦,我一直和老公开玩笑说,将来这个小孩一定适合创业!”陈婕笑着说。

  但她并不认为自己的“拼”有多特别,在“医学界”,创业的“鸡血”氛围无处不在。陈奇锐自不必说,同事们猜测,假如老板专注于抢红包这件事的话,那么“没有哪一次是锐哥抢不到的”,因为他除了有限的休息时间,几乎无时不在线上。陈奇锐经常在晚上九点召集大家线上开会,有时候半夜两三点还在往群里发自己看到的信息或者选题。陈奇锐的太太也是“医学界”的员工,据她描述,陈奇锐在家看书,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令一些“90后”员工不得不佩服的是,两人还是一对双胞胎宝宝的父母。

  不过这些被陈婕叫做“小朋友”的年轻同事,也常常给她意外之喜。有时,她深夜赶回公司,以为要独自加班了,却发现办公室还有人在挑灯夜战。一次,陈婕把一条干巴巴的文字消息交给一位编辑加工,第二天收到了一份简洁漂亮的图表,可读性顿时增强:“哟,今天美编很给力啊!”结果编辑告诉她,这是自己根据文字内容做出来的。那种主动和周到,有时连她这个职场“老人”也自叹弗如。

  在陈婕眼里,创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是在按部就班的职业路径中难以体会到的。“你或许没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这些经历,确实可以让你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拉长生命的宽度。”她这样向记者感慨。

  对话

  把纸媒的精耕作风带到新媒体

  解放周一:员工眼里的老板,是什么形象?

  陈婕:同事们认可陈奇锐是个有远见的人,能够比较准确地抓住一些行业的趋势。比如他较早带领团队进军新媒体,“医学界”微信号能有今天的表现,跟他的眼光是分不开的。

  他很重视内容生产,微信号那么多推送,每篇预览他都会看,还自己改标题,有时还会写点评论,而且笔头很快。

  工作再忙,陈奇锐也会挤出时间来看书。公司现在囿于条件,场地不大,但他的办公室还是挤下了一个落地书架,整面墙都是书。他还喜欢买书送给大家,经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看到的好书。

  解放周一:“医学界”团队现在有多少人?内容生产在其中占到多大比重?

  陈婕:目前大概有70人,我们还在招兵买马。内容生产有40多人,占到一半以上。因为内容生产是“医学界”最核心的工作,只要有好的内容,我们在任何平台都可以游刃有余。内容团队的同事一部分有医学专业背景,比如有日本、以色列名校医学专业的海归。还有一部分来自传统媒体,陈奇锐希望能把纸媒精耕细作的作风带到新媒体。

  解放周一:接受此次融资,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婕:融资有点像谈恋爱,缘分来了,就水到渠成了。虽然之前也接触过一些最终没有合作的投资方,但是这些投资人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曾有人提出花大价钱去做地推,可能还不如用户的口碑传播。事实证明这一点很有道理。比如,今年9月上线的APP“医生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口碑的力量。一些基层医院的院长给我们留言说,让医院的所有医生都装了我们的产品,希望能够持续从这里获取教育服务。从上线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40多万的装机量了。

  解放周一:这反映了用户哪方面的需求?

  陈婕:医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大家都需要接受持续性的教育。但现实是,现在国内在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方面做得还不太完善,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生接触不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医生站”应该是切中了医疗教育这个“刚需”。

  解放周一:与很多面向患者的移动医疗新媒体不同,“医学界”的宗旨叫“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什么坚持将医生作为主要服务目标?

  陈婕:确实有一些原先面向医生的新媒体,现在也转向患者了,因为那个更能赚到钱。不过“医学界”的目标用户一直都是医务工作者,从来没有变过。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面前,医生必须心怀敬畏、谨慎施治。我们认为,真正服务好医生,就能使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解决的其实是问题的源头。

  解放周一:传言“医学界”正在以百万年薪招聘总编,这是真的吗?

  陈婕:如假包换啊。用陈奇锐的话说,真正的媒体人才,他们的价值正在重新评估中。“医学界”能有今天的这些成绩,原因就在于内容。今后我们还会加大对内容的投入力度,内部招募内容团队的成员,外部也要建立专栏作者队伍,以扩充优质内容的来源。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