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教育>  正文

凌宗伟:语文,因体悟生命而美丽

发布时间:2015-07-30 11:37来源: 未知
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语文是美的对象,它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事物的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思想上的哲理美、道德上的崇高

  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语文是美的对象,它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质美,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事物的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思想上的哲理美、道德上的崇高美,等等。对课文的理解实际上是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对语文的运用——说话和作文,实际上是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语文的人文教育,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感、文感的磨炼,实现“美感”的积淀,发挥其“美化人”的功能。

  “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阅读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然后“自化其身”,成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让整个心境处于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或爱或憎、或哀或乐的美感过程中,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在审美愉悦中,进而激发思想情感,达到语文学习的思想性目的。

  语文教材是思想情感传播的载体,而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更是接受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文中思想情感灌注在自己的语言中,融化在思想里,使学生通其情,达其理,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正确世界观、思想观的教育,培养发展学生的情商。重视发挥语文的“移情练意”的功能,就能达到增强学生人文情怀、秉承中华民族美德的目的。

  正因为这样,在语文学习中首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人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教学古代作品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作品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和事件,还应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怎样的思想情绪推动下创作作品,以及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和心理。

  

  教《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等,壮志豪情是激活民族自信心和不屈精神的动力,教师平板的说教肯定感染不了学生,只有用动情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情感;再如教《伟人细胞》、《三颗枸杞豆》等,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理想,培养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培养学生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胸怀;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慷慨激昂、蹈死不顾的气魄、“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必能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激励,也必然会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行为的养成大有裨益,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教《雅舍》时,就要摆脱梁实秋是一个“走狗文人”的传统观念中(因为鲁迅先生早年的《走狗文人梁实秋》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证),如果我们按照联系时代背景的要求,按照教参的文字,我们就很难看到梁实秋先生的另一面。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了一段关于梁实秋先生生平介绍的比较客观的文字。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研讨,从文本中看到了梁实秋的“风趣、幽默、乐观、阔达”,看出了他的“爱国心”,看出了他“对侵略者的憎恨”(学生语)。明白了我们评价一个人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存环境之中,而不是轻易用是“好”还是“坏”来下结论。对人的要求不能苛刻。生命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思想内容。

  教学《醉翁亭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诗文,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深刻地领悟古代优秀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及丰富的哲理。

  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本的教学,才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尊重生命的教育。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不断地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对语文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当我们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与另一个生命对话,这对话不仅是对语言的,更是对生命的情感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对情感的体悟,激发学生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和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