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汽车>  正文

易车定义汽车内容营销新玩法?

发布时间:2018-10-18 16:32来源:
引言: 互联网为每个用户提供了获取资讯的窗口,同时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舞台太多,聚光灯下的人却太少。 正文: 在2018金投赏国际创意节期间,易

引言:

互联网为每个用户提供了获取资讯的窗口,同时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舞台太多,聚光灯下的人却太少。

正文:

在2018金投赏国际创意节期间,易车主办了“连接新世代 裂变新营销”的主题论坛。论坛中,易车COO刘晓科通过发布全新的战略计划,将易车内容营销战略推入到2.0阶段。笔者也从中获取了易车关于汽车内容营销的三种信号。第一:挖掘更多民间“扫地僧”;第二:跨界或将成为主流玩法;第三:易车正在定义汽车内容营销的新秩序。

论坛的圆桌会议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表示,过去的大众市场已经变得碎片化,面对碎片化,一是通过数据找到人、找对场景、找准需求;二是要让用户形成认同感,而IP就是形成认同感的较好方式。

这与笔者对于《童济仁汽车评论》粉丝以及身边人的观察非常一致,也许他是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员工,但却能细数每一位NBA球员的各项数据;也许他是班级里角落里不合群的同学,但却能对老爷车如数家珍;也许他是修理厂修修补补辛苦工作的技工,但却掌握着大多数用户最关心的秘密…这意味着,每个碎片化的领域都有很多隐藏的IP,可谓是民间的“扫地僧”。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IP的人格魅力和特质,来甄别、划分用户,从而影响到用户的购车决策。

所以,易车是怎么做的?

2017年9月,易车推出“创易计划”并发布泛汽车领域粉丝经济平台“易车号”,通过签约的形式垄断汽车领域大部分IP资源。一年多来,易车通过合作“大IP”产出超过3万个节目,将粉丝覆盖度拓展到7000万,对于相对窄众的汽车行业来说,是非常不易的成绩。究其原因,是易车以汽车为根基,向外围领域跨界扩散而实现的,这也是易车号将自己定位“泛汽车领域”的原因。

有“大IP”做内容营销的基础,创新就是锦上添花的方式了。比如过去一年里,那部真正开上秋名山的“神车”五菱宏光S曾刷过屏,那部开去德国的吉利汽车也频繁出现在朋友圈等等。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易车创易计划签约IP在短短一年间,就累计服务了超过50个汽车品牌客户,实现超过4亿元的商业价值。

但刘晓科表示,过去一年,易车发现广告主并不喜欢“重复购买”,“大IP”缺乏新鲜感的固定玩法,成为了发展瓶颈。所以易车在内容营销2.0时代,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出了全新的扶持10000个草根创作者计划。

那么,易车内容营销2.0时代有哪些新玩法?

未来,易车将通过扶持10000个草根创作者推动新战略的发展。刘晓科表示这些草根创作者将会是源于4S店、汽配城、天津港等真正基层领域,这些领域的从业者有着“大IP”不曾掌握但又是用户希望获取的信息。

这样,易车号和创易计划将会形成“一流+草根”的全领域IP,通过与众多MCN机构联合共创,覆盖度更广泛的内容,实现汽车内容对碎片化领域的全覆盖。

但这并非内容营销2.0时代新玩法的全部。

笔者认为,跨界将会成为未来易车号乃至整个汽车内容营销领域的主流玩法。在去年,易车通过汽车领域跨界其他领域,打造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内容栏目,涉及相声、漫画、Cosplay、说唱等等领域,抓住了碎片化小众领域受众的兴趣点。不仅如此,易车还让“大IP”之间跨界合作,引发更具讨论度的话题。

而内容营销2.0时代,易车将启动“草根×一流IP”的跨界玩法,让内容成为“广受众+接地气”的综合形态,达到更好的内容营销效果。

千万草根×汽车领域一流IP=数万种鲜活的创新内容营销解决方案。

最后,易车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晓科在论坛后的采访中表示,易车希望通过扶持10000草根计划,来帮他们认清各自的商业价值,并通过易车平台来梳理清晰他们是谁,明确受众是谁。再由大数据去找到人,找对场景,找准需求。而另一方面,易车同样通过开放大数据,将最合适的IP推给最合适的广告主,从而形成精准的内容营销。

不难看出,易车在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易车号,重新定义汽车内容营销的秩序。借助大数据分析,易车号及创易计划将会覆盖从挖掘到培养、从孵化到推广、从整合打包到内容营销等多重领域,并且通过跨界的创意玩法,成为帮广告主和用户建立高效连接的全新平台。

在论坛的PPT上,介绍易车的理想化内容生态时,笔者注意到一句话: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当OGC、PGC、UGC内容生产主体都不会因为广告与否而失去衡量标准,用户也不会因为需要甄别广告而将信将疑,那将会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一站式汽车内容生态。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