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深圳学者书法家金熙长 《神奇灵验的仰山栖隐禅寺古银杏树游记》

发布时间:2019-12-09 17:31来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入夏时,我应邀为北京方正字库书写了近万字的《金熙长体》,完稿时已是立秋时节。随着雁声南移,我家阳台上的晚莲渐枯,菊花已凋,秋风中,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入夏时,我应邀为北京方正字库书写了近万字的《金熙长体》,完稿时已是立秋时节。随着雁声南移,我家阳台上的晚莲渐枯,菊花已凋,秋风中,我远眺门前的五桂山,依然郁郁葱葱连绵起伏,漫山染绿,层峦叠翠,却是一年最好的景色。其时,我放下手中的笔,抬头望向窗外,一缕温煦的阳光,斜照在我近十年来写的《心经六体书》之上。我想,岭南夏日已去,当下秋高气爽,碧空万里,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正好带着我的《心经六体书》,寻找她的归属地。于是我带着《心经六体书》的部分作品,来到南昌书友推荐的,坐落在宜春城南明月山集云峰下的栖隐禅寺后,在寺中住下,准备筹建《心经书法馆》。

【作者金熙长尺八屏隶楷《心经》书法】

“深山藏古寺”,栖隐禅寺坐落在明月山脉的群山之间,四面环山,山峰蜿蜒交错重叠,像极了天然的莲花宝座 。古寺终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一般。寺院背靠山林,清净开阔,整体建筑样式和其他寺庙不同,栖隐禅寺建筑格局非常不凡,寺庙随着地势的增加,依次递进,错落有致,五进大殿顺着山势依次飞升,层层高耸,各具庄严。我想,可能当初的建筑设计者是借此亦印证仰宗慧寂大师“高有高平、底有底平”的禅意名言吧。

【仰山栖隐禅寺门前的千年古银杏树,三十年前被火烧枯后今又生机盎然】

清晨,我从大雄宝殿左侧的居士房出来,初阳下,云雾中的集云峰,青山滴翠,重峦叠嶂,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在日光的辉映之中,我仿佛看见一片七彩霞光随风飘过寺院楼阁,若隐若现地落在古寺旁的两株高耸苍劲的古银杏树上,仿若看到了沩山与仰山师徒“香炉拔火”焚香悟禅的身影。此情此景,让人置身于妙不可言的禅境之中:外静内敬,心诚貌恭;一念不起,神注仰宗,有如与禅寺的法师们一起坐禅后的豁然开朗,周身通融……..“思尽还原",我被这棵饱尽沧桑古银杏树所吸引,走近树下伫立了良久,古树枝干苍老,高大挺拔,华盖亭亭。千百年来,古寺与它所在的这片土地一样,历经磨难,唯独放生池边这两棵慧寂禅师亲手所植的银杏树,屹立千年不倒,静看风云变幻,倒映在池水中,更显“风骨”与“禅意”。我正沉思着,突然,从前山竹林吹来阵阵清风,放眼看,绵延起伏的明月山脉,如海洋般深邃茂密的竹林,满山林海滴翠。古寺周边茶田环绕,满种茶树,新枝竟秀,盎然生发。

我沿着古寺向东走,经过层层递进的茶田,到达一古雅素朴的草庐。此草庐名郑谷书院,原是为了纪念唐末年隐居在此的诗人郑谷所建。书院倚山而建,四面青山如画,绿树环绕。门前溪水潺潺流动,溪水清澈湛亮,似奏古琴。溪上有一石桥,桥是新砌,桥间石缝长满了兰草,古意盎然。书院由草堂、书房、老屋、长廊等建筑组成。步入书院内,院边种有二棵古朴苍老的楠木,楠木枝叶茂盛,清香散发。但经过数天前的寒流冷霜,楠木树上飘落些零星的枯叶子,随着楠叶的飘落,竟有一大白鹅,和着落叶在冷风中飞舞着,意境如同梦幻般,出世人看是仙境,入世人看却像是在冬季的大漠深处迎接客人。这时,迎面走来一居士装束的中年男子,面容慈祥,双目有神。男子见我后,竟然怔了一下,对我说:“先生,我们可曾相见过?”我笑着说:“有缘自会相见。”男子连忙介绍自己,他也是皈依弟子叫合见,是书院的管理者。我随其进院,合见居士告诉我,这白鹅是自家蓄养,很是奇异,它曾在数天前还展翅飞到山下,被当地村民捕捉送回。我笑着说,观此象,应有高人来访,鹤飞邀仙呀!合见居士听了后,笑着说,近来奇人奇事可不少呀。然后饶有兴趣的带我往草庐南面走去,他指着地上刚长出来的春笋说,现是冬季,却看到这春笋在长,我笑着说:“春笋冬长,奇异之象也。可能是为了要见我的缘故吧!”合见居士见我风趣无拘,高兴一笑,亲手为我煮了一壶手炒的高山茶。他对我说,金熙长先生,这里有很多灵奇之事可都是我亲历亲闻。他指着远处寺旁的古银杏树说,这古杏树在我们当地相继流传着很神奇灵验的故事……他竟然主动告知我正想要探知的事情,我心中暗喜,好像慧寂禅祖冥冥中已为我安排的。更灵奇的是,他正要说话,迎面走来一位老伯,正是当年寺院的原居民,(土改时当地政府将仅存的几间僧房分给山民居住),他姓罗,准备到后山砍竹子。罗大伯听到我们正在聊关于银杏树的灵奇之事,便放下农具走到我们跟前说:“这件事我是亲历、亲眼所见,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郑谷草堂的管理者合见居士】

“那是1972年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当时正读小学三年级,我的邻居比我大的三个玩伴,放学回家时,听到古银杏树洞里面有叽叽喳喳叫声,只闻其声不见其物。年龄稍大的一个同学,突发奇想,对他的两个玩伴说,想将地上的杏树叶集起来,放到树洞里,把它烧起来,看里面有什么东西。旁边二位玩伴出于好奇心,也没有多想。于是他们一起把银杏树周围的落叶捡起来,放在树洞中,想用火柴点燃,许久都没有燃着。其中一个玩伴说,我回家拿点干稻草来。不一会功夫他就把一堆干稻草拿来放到树洞点燃,一点燃后火苗便从古树下面的树洞窜到树中间,火势越来越大,一直往树干上烧。当时,我从田里割菜返回,听到有人在喊救火了!着火了!..…我赶紧往回跑,看到是银杏树着火,我跑过来的时候火势已经很大,很多人都不敢上前。”我问了一句:“为什么没有人去提水来去扑火呢?"

“因为当日天气干燥,火越烧越猛,水根本浇不到树顶,当时条件有限,没有消防队,所以以我们只能看着它烧。大火从下午 一直烧到晚上,直到第二天下午火势才慢慢的灭下来,两棵杏树都被烧枯了……”

罗大伯喝了一大口茶,接着说:还记得当天晚上,我隐隐听到树洞里有很多动物惨叫,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烧的火焰都是紫蓝的。”

“那现在看上去很茂盛的枝叶是什么时候开始长的?“

这棵杏树当年被烧枯后,也没人去清理它,就这样年复一年,三十多年过去仍是枯萎之根,没有人认为她能复活。让人不可思议的是,2005年栖隐寺恢复重建,一诚长老过来仰山奠基后下了一场大雨,烧枯的老树就开始发芽,第二年就长开了枝叶。当地山民争相传诵此奇事,此树枯死三十三年后突然复活,应该是佛祖显灵了!而更离奇的是,当年烧树的三个小顽皮后来都遭遇不测,抱干稻草点火的那个已在几年前离世,另二个亦已残疾…”

我们听了后都为之惋惜,罗伯接着说:无独有偶,这棵树上本来寄生着一粗如大碗的古藤,被在寺里务工的农民砍掉后,当年就抱病去世了……”

【作者金熙长近年来致力于劝善事业,大力弘扬中国第一部劝善名著《太上感应篇》,并著《太上感应篇今注》一书。】

正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听此,让我想起了千古第一劝善之书《太上感应篇》,让我想起该书记载的《俞净意遇灶神的故事》:俞都因少年意恶,中年屡遭坎坷、命运多舛。后来梦见灶君开示后,取号净意,自我反省,著书劝善,终得福报,失子团圆,病妻康复而晚年五福临门。写到此,我亦祈愿另二位烧树的老人自净其意,如古人俞净意所为:将自己当时愚昧无知时所做的事情,有所反省,及时行善,多种善根,多行好事,多做益事,以弥补对古树的伤害,最后能得以颐养天年。

从草堂出来时,天上霞光满天,我看见飘在古寺上的七彩霞光已经消散在云集山的竹海中,古杏树上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叫着,从慧寂大师塔碑顶飞过,仿佛一片烟云。正是:

朝伴初阳晚伴霞,

晨钟暮鼓是僧家。

平生满种功德业,

枯木犹能再著花。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

金熙长

2019年小雪后一日初稿于仰山栖隐禅寺,大雪之日三稿于国际硒养之都温汤小镇

仰山栖隐禅寺简介:

据史载,仰山栖隐寺是中国佛教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沩仰宗祖庭,古寺由慧寂禅师创建于唐会昌5年(公元845年),兴于宣宗元年,原寺额“栖隐寺“三字为唐宣宗亲笔题赐。宋太宗赵灵太平兴国年间,因仰山农田长出了嘉禾,栖隐寺奉敕改为太平兴国寺。从此太平兴国寺已不再是单一的沩仰宗道场,更成了“十方选贤住寺院”。当时有“赵州茶不分宾主,仰山饭非等贤愚“之说,只要有名的高僧大德,便可以被邀请到该寺住持。仰山慧寂在沩山灵祐身边随修了15年,后共同创立了“沩仰宗”。 鼎盛时期,仰山栖隐禅寺有殿、堂、楼、阁二十八座,僧人逾千,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沩仰宗的禅风,心性本体的理事圆融不二,倾向于由体用一如而“即体显用”和“即用显体”,沩仰宗注重由体用一如而“摄用归体”。沩仰宗讲究“机用圆融,方圆默契”,宗风看似平衍,实则蕴涵的深机密用,非常深邃和奥秘.: 心自圆明,不居惑地 ,不争而默契,不尚强辩,但小处见大、幽香暗渡,温厚内秀、方圆机智。《人天眼目》云: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吃饭,我便捧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事与理不二,事与相统一”。世事变迁,栖隐寺随后几经火灾又几经重建,到上世纪60年代古寺全部被焚毁,仅留下当年慧寂禅师亲手种植两株的古银杏树。到2005年栖隐寺恢复重建,香火重燃。2011年,栖隐禅寺在沩仰宗祖庭江西仰山重建落成,寺院开光、方丈升座、传戒、落成等综合大法会。

【作者金熙长曾获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深圳市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标兵"】

作者简介:

金龙,字熙长,号常福居士。浙江台州人。深圳著名书法家、当代劝善学者。致力以书法作品弘扬传统家训,在学界率先提出情性教育。居深30多年曾创造多个深圳第一。曾获深圳市文明市民标兵、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金龙先生曾任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圳市委委员、政协深圳市罗湖区常委,深圳市青联常委,深圳市佛教协会常委、深圳市慈善会理事、深圳市书画家协会主席、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建中央书画院广东分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深圳市书协顾问、深圳市作协会员、中山市城市健康促进会名誉主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弘道研究院副院长、龙虎山书画院院长、香港儒释道功德同修会副会长、五福书院创办人等职。

【作者金熙长(号常福居士)的《心经六体书》曾得到佛门泰斗一诚长老、本焕长老等海内外高僧大德的加持】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中国内地赴香港举办个展的首位青年书家成功在香港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举办讲座、教授《大学书法》。九十年代初在深圳创办首家私营文化产业。

2005年后,金龙先生退出商海闭关习书写作,2011年后隐居广东中山,五年后在中山创建五福书院,传学授艺。

【九十年代初,赵朴初先生参观本文作者金熙长个人书法展后为其题词鼓励(前中为本文作者)】

2006年,金龙先生在新浪开博,发表家学、养身、劝善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新浪认证为宗教界名人博客;2008年被世界华人协会评为2007年度世界杰出华人。

2003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性情教育的专著——《人生第一步》;2009年5月,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常福居士心经六体书》书法作品集;2010年11月,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金龙先生养身心得——《涤心甘露》;2011年5 月,珠海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以修身养性为主题的书法集——《修心养灵》及《家风》、《斋馆庙堂楹联书法》、《太上感应篇今注》等书多部。

作者金熙长书法:

读书自是第一事 学道须持不二心

2011年至今,金龙先生已在珠海、中山、深圳、嘉兴、台州、临海、上海等地举办了《以书立德、以笔润身——常福居士百家家训、百种心经书法作品全国巡展》。

金龙先生书法作品出碑入帖,师古而化古,且长年炼气修道,下笔真阳,书风湛亮而幽深高简。有静穆之气,无驰骋之象;中和冲逸,似闻莺舞。被行内名家称为当代居士书风的开拓者、著名隐士书家。

作者金熙长书法:

万事必求其所以 居心不可有然而

先生习书法与儒释道同修,故细品其书法作品,即有儒家的风雅,道家的真阳,佛家的禅境,多种风格俱精。先生尤擅写对联作品,书风与对联内容一致,正是作者的“艺文相融,心笔合一”,形成书法界独特的“居士书风”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

作者金熙长书自作诗一首

作者金熙长书法自撰联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