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卜过河畔凤凰飞丨记勐腊县第一中学优秀毕业生黄晶娴

发布时间:2020-05-07 13:50来源:
山上种茶,水边插秧,瑶家人用辛勤和汗水编织着幸福的生活;粉笔无言,黑发积霜,县一中将爱与希望播撒在莘莘学子心间。 今天,我们将为您讲述一个瑶家女孩的成长故事,一个从

 

山上种茶,水边插秧,瑶家人用辛勤和汗水编织着幸福的生活;粉笔无言,黑发积霜,县一中将爱与希望播撒在莘莘学子心间。

今天,我们将为您讲述一个瑶家女孩的成长故事,一个从落后的边疆勐腊走到北京,走向世界的故事......

01一场宣讲会

2019年12月12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第一中学。

一双双渴望而好奇的眼睛始终注视着讲台,一个从北京回来的瑶族学姐正在给高三直播班的学弟学妹们开分享会。

宣讲会的主题是梦想的力量,这位学姐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落后的瑶族山寨考到县一中,并走到北京走向世界的经历。

黄晶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曾经于2009-2012年在勐腊县第一中学度过了三年高中时光。

2019年 黄晶娴代表学校访问英国牛津大学

02 大山里的童年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瑶区乡布龙河村,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祖先流传下来的百花箐普洱茶现已全国闻名。

20多年前,黄晶娴就出生在这里。

人们不会想到,如诗如画的的布龙河,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偏僻、落后、贫穷的瑶族山寨。

对于当时的瑶族学生来说,家庭贫困、信息闭塞的窘境让他们在读书的路上充满艰辛。

泥巴裹满裤腿,野草爬满山路。

瘦小的身躯背着五天的口粮,从布龙河泥泞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一天,终于来到瑶区中心小学。

当初,黄晶娴也曾想过放弃,她宁可在家里像妈妈一样在家里采茶种地,也不愿千辛万苦到乡里去吃白水泡饭、睡木板通铺。

黄晶娴与父母及侄儿子合影

幸运的是,他的父亲、一个山村老师一直鼓励她继续读书。父亲说:只有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才能改变命运。

父亲的教诲更加坚定了她走出大山的决心,她在艰难苦难的磨练中变得更坚强,也学会了感恩。

03 县一中为理想插上翅膀

选择读高中,对于这个大山里的瑶家女孩来说可是一辈子的最重要的抉择,是勐腊县一中为她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在学校,一个叫周新娥的老师对她特别照顾;一个叫陈世明的语文老师还教她葫芦丝和阅读课外书......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给她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县一中的良好育人氛围激发了她的天赋。她热爱歌唱,喜欢舞蹈,还登上了学校表演和主持的舞台。歌声、笑声和掌声让这个从大山里走来的姑娘变得越来越自信。

曾经,由于是少数民族,黄晶娴的普通话特别不标准,甚至很差,但她偏偏又喜欢上了主持。

老师们精心培养、典型激励、正面引导,加上同学的帮助,瑶族学生黄晶娴终于在2012年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黄晶娴在高二年级时参加演讲比赛

在采访过程中,黄晶娴一直感恩当年县一中的领导和老师为她解决了学习上的后顾之忧,甚至到了大学,陈世明老师还一直资助她。

她说:“如果没有母校的教育和培养,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04 不忘恩师 回报母校

虽然身在北京,但是瑶族女孩黄晶娴一直牵挂着母校的发展,也经常回来看望曾经的老师,和母校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黄晶娴为母校捐赠书籍

学生的成长能让教师坚定教育的梦想,老师的培养必将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这个在外求学的瑶族女孩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学成归来,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报答母校,建设家乡!

我校为黄晶娴题词:卜过河畔凤凰飞

黄晶娴同学是勐腊县一中的优秀学子、是县一中的骄傲,希望学弟学妹们向她学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正所谓“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个都成了社会的栋梁,难道还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吗?

05 母校新征程

2019年12月1日,勐腊县第一中学在助学金的基础上,首次为成绩优异的学子们颁发“寰泰奖学金”。

不管是文化课还是音体美专业课,只要你品学兼优,都会获得1000-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

高考优秀毕业生的父母代表 领取奖学金

对于众多学子来说,勐腊县一中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我们相信:在刘天成校长带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勐腊县一中一定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县一中就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勐腊县一中的老师们呕心沥血、潜心培养,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为国为民做贡献。

监制:刘天成

主编:李莉 陈世明

编辑:杨兴超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