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诸书皆成修碑帖 笔墨圆厚高古功——记著名书法家李汉之

发布时间:2020-05-28 07:52来源:
艺术简介 李汉之,字(品芝),号.云龙居士,男,1952年生,属龙,系广西南宁市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西民协会员、

 

艺术简介

李汉之,字(品芝),号.云龙居士,男,1952年生,属龙,系广西南宁市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西民协会员、广西南宁市人大书画院艺术顾问,兼任多家社会团体书画院及协会副院长、会长等…,是中国当代资深书画名家。

汉之自小聪敏好学,喜读经诵史,尤喜纵笔弄墨酷爱书法。从艺书法至今已有四十余载之历。书临古人传世名碑帖数十部,涉猎甚广,初学欧、颜、柳、赵及钟、张、二王、王铎,继习秦篆、汉隶、简帛及魏碑等,对宋徽宗之瘦金体也深有研习,篆、隶、楷、行、草五体皆通。汉之善以长锋毫笔书写,得古法时出新意,其行体榜书八面出锋,运笔酣畅,书风圆润妍美,结体圆转外拓,雄秀挺拔,劲健沉稳,大气磅礴。其草体博采众长,变化于法度之中,用笔纵横使转,奔放激昂,连绵回绕,笔力遒劲。汉之尤善小楷,并擅长简帛书体。

汉之蝇头小楷尤为精绝,其蝇头微楷作品《金刚经》、《道德经》、《茶经》、《孙子兵法》等系列手卷已成功出品,字小约2毫厘,字虽小但清晰别致,得到各界人士一致好评,堪称中华一绝,实乃收藏爱好者首选之“宠"。

汉之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史籍》、《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观》、巜中国诗联名家书画精品宝典》等三十多部典藉,被授予“中华杰出诗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作品欣赏

诸书皆成修碑帖 笔墨圆厚高古功——记著名书法家李汉之

书法要写出“劲”感,还要写出“动”感,这是历代书法家追求的翰墨精神。有劲则不弱,能动则不呆,当代著名书法家李汉之的书法沿着先贤们的笔墨心诀,找到了书法生命表现力的机密手法,拥有了书法亦显劲可显动的笔墨性灵,成为当代书坛的大手笔,实力派。

实力不是仰天掉下来,而是李汉之心追手临古代法帖名碑的磨砺收获,是修来的功力,是磨来的纯熟。他自幼喜书法,但是修炼书法并不是仅照帖写帖的匠工,而是遵循书法文化养成的三七原则,即是付七分时光给予“文修”,再赋三分时光给予“书法”,以文促书,恰是他笔法涵养的正道确途!博涉经典,心诵诗词,足足可用的传统文化积累,让他的书法就可以源出于文化的陶冶,笔墨就拥有了传统书法的书卷气、文化味。

晋书记载,书圣王羲之少年无异才,也无异相,甚至还有纳于言的不灵通。但是王羲之心怀翰墨大志,驾小船北上求碑学,入南国悟自然求笔法的卓越实践,让他终于成为一代书圣。

李汉之先生崇仰书圣之法,也深谙书圣之修,所以他的书法必然是以二王书法的笔法格调和修为品质建立的体系核心!以二王为法宗,行书注重对书圣行书笔法的体验与复感,侧入显毫尖,中行显潇洒,收笔映带,一气呵成。行书从形到韵,都是极致追求魏晋尚韵的名士风骨,不激不厉,逸如云霞,动若龙凤,复韵兰亭,笔写中秋,游手于斯写行书,有动感也有劲感,唯美天成!

普遍观赏他的诸体书法里,会有一种墨韵趋浑然的气度感。他的书法用墨,无论是真草篆隶行草榜,都带有墨韵丰劲的体积感,而不是偏干偏枯的涩弱质。这与他书学颜真卿的关系非常大。唯有用颜真卿的这种墨品精神,才能在书法中显现出字字如关圣坐军帐的威严正气。当然,如果不能像李汉之先生这样,对墨的干湿浓淡有全能的心控能力,只知一味的注饱墨,不但无法收获字如武圣的威严观感,倒是容易滑向字写墨猪的陷阱。

李汉之先生能弘扬硕墨的正气,而避免墨感的肥臃,显然是把握了笔劲与墨硕的对应关系,是依笔感变化而施墨韵天趣的内在品质,并不是注墨则肥的单一肤浅。所以从笔墨合心的角度来讲,他是真正得笔墨心诀的实力派。

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草书挥笔纵墨,卓写天地的精气神中,体验这种笔墨双控的非凡才华。运笔注墨如泉,这是开;顿笔收墨如山,这是合。基于笔墨的开合有法,所以他的草书就在法度的框架内,写出了铰转得体,笔力遒劲的气势磅礴!天下无物非草书的修行功力,尽在把握!

诸书皆成修碑帖,笔墨圆厚高古功。书法实力有没有,不用虚谈其他,可观楷书要诀。他的楷书严谨是立身艺坛的根底,师唐楷三家,得欧楷结体之变幻,得颜楷笔墨之劲卓,得柳楷瘦硬之精神,笔画精绝,一丝不苟,特别是小楷抄经,更显实力,小字而不拘,涌涌显正大!把楷书的正大气象,移迁到榜书的气势创作,写出一笔定河山,笔墨吞日月的威威雄观!能写小楷法经典,能写榜书列河汉,大家造诣,一目了然!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19年6月13日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