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汽车>  正文

新能源汽车“新新向蓉”

发布时间:2022-09-04 10:08来源: 未知
近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传出消息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2000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征程也正在加速:今年1至7月,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发布,我

  近日,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传出消息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2000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征程也正在加速:今年1至7月,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发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市场占有率为22。1%。而在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约1。3万辆。

  作为汽车保有量第二城的成都,更是呈现出“新新向蓉”之势:今年前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8。6万辆,增速为159%,销量全国排名第四。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焦点,众多新能源新势力车企争相竞秀,从生产技术前端到销售服务后端,新能源品牌将智能化、个性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新能源汽车日渐成为汽车消费流行新趋势。

  看新能源的行业趋势和消费风向,车展是个很好的“窗口”。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本届成都车展当仁不让的焦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也成为本届成都车展的特色。公开数据显示,本届成都车展期间,有约108款新车迎来首发、上市或预售,其中新能源车型超过50款,占据“半壁江山”。

  车商开启能源转型,让消费者有了更多购车选择。同时政策的支持也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扩大消费、培育新增长点和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产业升级,决定将免征车购税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继续予以免征车船税和消费税、路权、牌照等支持。一系列税惠政策延续执行无疑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打了一剂强心针。

  得知最新政策后,成都市民刘先生放心地提交了订单。刘先生看中了一辆热销的新能源汽车,裸车价近28万元,但提车周期预计半年到一年。“看车时就担心不能享受免征车购税优惠,现在我的顾虑彻底打消了,按照10%的车购税税率计算,预计能省下两万多元。”刘先生说道。

  8月26日凌晨3点,成都蓉城出租车公司司机周忠彬在收车后,来到位于住家附近的一家充电站补电。一个小时后,充电完成。第三方充电APP显示,此次充电耗电40度,总计花费20余元。

  周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动车每公里成本大概在0。12元,而用气的成本在0。35元/公里,一辆出租车每天大概要跑300公里左右。按此计算,一年下来,可以节约25000多元。不仅如此,电动车基本没有保养,一年下来也要节约4000多元。按照出租车5年的使用年限计算,5年可以节约15万元左右。

  用车成本更低,让越来越多的出租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数据显示,截至7月,成都新能源出租车保有量已经达到9754辆。

  在货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实惠更加明显。“一辆柴油渣土运输车跑200公里需要700多元的油钱,如今换成了新能源车,同样的路程只需要200多元,费用节省了一大半……”日前,省内首批30辆“成都造”新能源渣土运输车在温江区正式交付,采购方成都金云天物流总经理周涛君给记者算了一笔可观的经济账。

  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当前成都正规划《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未来将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全面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夯实基础。在公共交通领域,公交车、出租车计划于2022年底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网约车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力争到2025年底,绕城高速范围内100%使用新能源货车、环卫车、渣土车、混凝土运输车。

  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成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8。6万辆,增速为159%,销量全国排名第四,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量超过了5万辆。截至7月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5。1万辆,除转出、报废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2。5万辆,居全国城市第七、非限购城市第一,占全市汽车总保有量的5。5%。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成都的普及,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冲刺千亿元目标。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重汽成商总装车间,平均每3分半钟,就有一辆成都豪沃V7-X新能源重卡完成总装下线;位于成都郫都区的氯燃料电池公交应用示范线路,东方氯能氯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累计运行超1000万公里;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新川科技园,成都首批8辆搭载百度Apollo技术的无人驾驶出租已向市民试用……

  成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正在逐步加码,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图谱逐步绘就,呈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加快提升、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稳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两线(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整车),三纵(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三横(通用部件、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产业链上均实现布局,已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神龙等整车企业均已布局生产新能源汽车,综合产能超30万辆/年;零部件产品涵盖“电池、电机、电控”关联零部件及配套设备,形成包括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后端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正逐渐壮大。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