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2020年6月杨长喜工作室“寻访洪谷子”太行山笔墨之旅

发布时间:2020-07-01 11:11来源:
荆浩,字浩然,自号洪谷子,生于唐末,沁水(今属山西)人(一说河南济源人),为五代后梁时期伟大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所著《笔法记》、《山水决》,为中国水墨山水画之

荆浩,字浩然,自号洪谷子,生于唐末,沁水(今属山西)人(一说河南济源人),为五代后梁时期伟大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所著《笔法记》、《山水决》,为中国水墨山水画之理论基石。通过对景写生,创作了大量气势磅礴的作品,传世代表作《匡庐图》,乃古代山水画中神品。他一改隋唐以来山水画的散置布局,创全景构图,将唐代的“水晕墨章”推向成熟和鼎盛,被誉为“唐末之冠”、“北宗之祖”!

    为探寻荆浩写生之足迹,搜集名山大川之创作素材,深悟大师之笔墨精神。2020年6月6日至21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修班杨长喜工作室师生一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寻访洪谷子”之太行山笔墨之旅!

    此行历时15天,全程近1500公里。王新章导师记之:“庚子初夏,与长喜先生数十人,驱车经邯郸入驻西坡书院,访步勇兄。次日往沁水,寻荆浩归隐处,登历山、达舜王坪。两日后,经高平穿太行,沿途经数隧道,入驻石板岩避暑山庄,遍览数景、登数峰,写生稿累累。返京,值新冠肺炎复发时。记于通州小堡。”

    杨长喜导师指出:“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寻访荆浩故里及其隐居的洪谷旧址,通过亲感实受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体会荆浩不辞劳苦和寂寞、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二是同学们在临摹过程中遇到不少疑惑之处,希望通过太行写生,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古人的用笔,并在今后能逐步解决这些疑点难点。”

     寻根荆浩故里,缅怀一代宗师

    6月6日早7点,大家在北京宋庄集合,驱车前往邯郸,访友并勘察太行山势。7日下午启程赶往沁水,晚6点左右下榻历山脚下。8日上午访历山(为太行山系中条山之主峰,又称舜王坪,即舜耕历山之地),山势恢宏,景色壮美,空气清新,凉爽宜人,亦为观光避暑之理想去处。

   《笔法记》云:“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据考证,荆浩归隐之洪谷位于历山北麓寺沟河谷中。 8日下午,师生一行自驾赴荆浩故居及洪谷朝圣。进入洪谷,山路崎岖,断崖巍峨,林岚苍翠,天鸡空鸣,真乃归隐脱尘之世外桃园。《匡庐图》、《笔法记》,不正出于此山吗?行进间突遇摩崖石刻,上书“荆浩故里”四个大字。环顾四周,对面山崖依稀可见旧时之残垣破壁,千百年来这些无声的雕塑依然矗立于此,似向世人诉说着过往与沧桑。

    荆浩常携笔于太行洪谷深处对景写生,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多作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主峰耸立、乔柯杂植、溪泉坡岸的全景式山水画。正是太行的雄伟壮阔使荆浩建立起“山水之象,气势相生”之审美境界,创立了“开图千里”的新格局。

    归隐之时,荆浩与高僧大愚之间的诗画之缘,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年佳话。其诗《画山水图答大愚》,“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可见大师酣畅高远之笔墨意境、超脱物外之艺术追求。

    在荆浩归隐处,大家思绪万千,感慨不一,缅怀先贤垦田作画之场景,心潮久久难平。

    领略太行气象,潜心研习写生

    9日上午,大家满怀不舍、踏上继续寻访的征程。第三站来到河南林州(相传为另一个荆浩归隐之洪谷所在地)。北宋山水大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以林虑为太行山脉最美之处(林州唐时名林虑县)。

    师生一行驻扎于林州避暑山庄,白天有针对性的分组作业——搜集素材、设计构图、整体或局部摹写,晚上导师点评作品、相互沟通心得。经过多日研习,大家对山水画构图、山石皴法、笔墨之技法与精神,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写生之余,沿太行大峡谷一路取景、积累素材,先后寻访林州洪谷、王相岩、桃花谷、太行屋脊、张家凹等。

    对太行之博大气象有了更直观更系统的感受,同时也更激发了大家对艺术创作的热忱。工作室学员、芥一堂主王宇翔赋诗抒怀:“太行群峰竞险雄,阴晴雨雾展姿容。沟崖壁壑惊千世,飞瀑林泉养老松。”

    15至17日,连续大雨、气温最低仅十几度。大家拿出最厚衣物,大宝同学甚至裹上了羽绒服。风雨无阻,每天寻访一处屋顶搭棚的农家,居高写生,别有一番景致与情趣。雨中太行,云雾缭绕,山里人家,静谧祥和。导师应景进行云气画法的展示与讲解,学员们对景练习,好不欢畅!

杨长喜导师演示云气画法  

    19日及20日上午,大家选取附近一处幽静秀美的村落——郭家庄进行写生。小村人烟稀芜、偶闻犬吠,一片房舍、数点庄稼。若非附近登山游人喊山不断,真以为又进入世外桃源。

    20日下午,众人于太行大峡谷景区合影留念,杨长喜导师挥毫泼墨作八尺大画,收官之作《太行人家》气势恢宏。

杨长喜导师《太行人家》   

    21日一早返程,经安阳市区,赴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学习,至此太行之行圆满结束。

     太行笔墨之旅,鼓舞吾辈前行

    太行之行,难忘之旅!第一次参加写生的王可是全队的开心果,她兴奋的表示,“学习国画和户外写生太有意思了!寓画于乐,寓乐于学,寓学于趣!”来自甘肃山区的画家魏金鸿更是发出了“丹青供养开胸臆,灌得心中数亩田”之慨叹!

    太行之行,温暖之旅!杨长喜导师作为总带队,全程关心大家安全,教导大家潜心写生、珍惜机会、取得更多收获;王新章导师既作“导游”、又兼司机,费心安排每处写生地点;侯岱印班长、李小平先生,也全程兼司机,山路崎岖狭窄亦不辞辛苦;生活部长大宝,安排繁琐的食宿,每天消毒餐具,保证大家饮食安全;学习副班长李林,全程拍照,整理记录图文资料。大家无不感谢每人的付出和配合!

     太行之行,笔墨精神之旅!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荆浩在《笔法记》中所论“气、韵、思、景、笔、墨”之绘景“六要”和“筋、骨、肉、气”之笔墨“四德”,及其提出的“心随笔运”、“删拨大要”、“搜妙创真”等重要理念,对艺术领域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此行寻根溯源、致敬大师,实乃一场精神洗礼、一次思想升华!

王新章导师太行写生画稿

    此行定当鼓舞吾辈守得初心、继续努力,注重时代精神,创作优秀作品,“成教化、助人伦”,为社会之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绵力!

附:太行写生作品一览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