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赵英旭︱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发布时间:2020-08-10 08:56来源: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方胜 王涛 王赞 王玉珏 王正乾 包洪波 朱葵 朱道平 岳阳 羊草 齐思学 华其敏 纪连彬 刘宏 刘万鸣 刘万友 刘巨德 李明 李正刚 李本副 李华栋 李宝林 李孝萱 杜晖 陈履生 吴绪经 何朝坤 张军 张捷 张立柱 张立辰 张乃冬 张明军 张友宪 张道兴 张廷禄 宋鸣 宋玉麟 罗耀东 林海平 周彬 周京山 赵英旭 施长恩 洪惠镇 贾广健 贾运武 徐云 徐恒瑜 徐勇民 袁武 耿舜学 高明震 曹立华 秦天柱 黄志军 董萍实 傅东星 雷龙璋 臧国福

赵英旭

参展画家

赵英旭,号一吉,1971年生于河北省辛集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书画院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秘书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中国画创作培训中心导师,华东书院 名誉院长,平州美术馆名誉馆长。

作品欣赏

以心见之

——赵英旭老师山水画学浅见

文/孔炼心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敏锐者,都能很快地找到用艺术与世界交流的方式。现代生活的主体是城市文明,同时也与自然隔绝,空间的拥挤,人与大自然的疏离,给了现代人很大的压迫感。所以当春山寂寂,野渡横舟,云雾晦冥,坐雨濛濛,成为我们心仪自由之所。

浮生如梦,世事似迷,皆是让人心烦意乱的根源,让人樊笼脱逃的处境。家山田园般的退隐便成为一种精神需求,需求的实质其实恰恰是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来促成我们去寻求精神退隐而隐匿 起来的最大理由。

英旭老师把当今社会现实中人们精神寻觅的山水之像作为他所直面的山水形态的一个重要课题,不断在其作品中做出最大努力的探索。并用笔墨书写方式来作为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的技术支点,以区别简单视觉形式下的浮躁。运用赋予人文精神的现实景观,建造着一个贴近自然的理想山水世界并让其真实存在。

对于画家来說纸面的笔墨痕迹都是心理释义的抽象符号,应以一种超然之心去感受画面的意趣。更值得玩味是赵英旭老师作品的画面感有别于通常传统绘画美学中的意象。他充当了自然景象的筛选者,从而让自己的艺术感嬗变为一种修行。其对客观自然山水风物、传统图式研习、经典文化的渴慕与虔诚深学,都融入在创作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个人素养与艺术的共性并肩而行。自然融万象而游于其内,回窥传统图式而游离其外。

英旭老师作品中或是青峰环拱、夜月秋涛、白云霁雪、渔樵烟柳、或是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或是浅花旁岸、杂树幽篁、树石错绮、寂然无语、或是殿阁参差、荒舍老屋、远烟渐白、碧空逾瘦。笔墨中流溢而出的鲜活、空寂、沉雄、苍厚、仿佛这些时间印痕泄露了他画学思想变迁。从营造高妙雄浑之境,郁勃浑融的文人气息,再到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悟会通神、放笔直写、笔无虚着、机有神行,其画学思想一步步在作品中完成了内省与自观的实践。

又其每每下笔如行云流水,沉着痛快,于信手意笔之中显现森严秩序。他常常說纸上笔行墨走的言说终究隐晦,构图变化也不可地避免转言的误读。只有让自己成为自然的门牗,不至于抛却了心灵真实。不要让一味不自醒的甜美,没有了厚重沉淀的触痛感,当没有触痛感地去现显和表达自然或是心见之山水时就会显有些矫情。所以以心见其心是一个高贵而难以企及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是心性的某种限制与束缚。

艺术家的创作源于被自然世界生动、鲜活的诱引。赵英旭老师以书写意识转换是画家探索方式,去寻觅那些与心对应的自然真相,但精神从来都因领悟而生,借助它们以达到心灵与情怀的延伸。他尤其注重线条与墨法的不断修持,力求朴质自然,意趣天然、蕴藏机变,书写性则是绘画语言叙述的坚实本源。正是这种本源的支撑,赋予他笔下的风物以心性洞察之力,延伸出或清空峭拔、或疏朗潇洒、或沉郁顿挫、或奇崛朴拙的风神。其内心的人文情怀被悄然唤醒,呈现出一个诗意的山水世界。是决定了心象符号落于纸上与内心完美融合,是心手自然契合的境地。被艺术家转化为心理状态的符号,在那里,只有印象与心象通融和解。用他的话说,家山系列是在倾向于依照自然法则的再创造,用心性之光打磨作品跳脱出纸面。把自己画进去,于自然而然之中完成内在超越。其人文个性,思维谨严,随时随处在画面中得以不断增加,直至最终获得的心象语言恰如其分。艺术之所以是最简单又是最难的创造,源于人与自然的同情、同性、共生、共存。艺术家即要发现自然风物的流动生机,找到与其极度契合的语言,又要发现其即将背离的突变。如花开花落,自在随心,却无声无息中透露着最严肃的生命性质。面对自然,只有敏感,朴素,以本真之心见其本色的实质。才能于自我人格的发现中更为彻悟的艺术语言。

英旭老师每一个笔墨下的块面线质都仿佛具有一段独特的光影。在尽力控制的叙述中,有一种卓然不群的东西和沉潜的生命感受,内心用来建筑的材料越来越扎实,有别于传统的温和细腻,也不见心浮气躁的现代概念感不受控制的割裂。实实在在的就像来自于另外的天地。给我们一种不切实感,反而我们就越感到自己在接触笔墨的真谛。我们越是看到那些以一种妥协来敷衍的笔墨,更感觉到他继承并建造了不一样的笔墨质地。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延伸个人的艺术理想和诉求,更可以感觉到他构筑的艺术世界里的山美水好、故园风和、春来雨微寒……等等带给我们的情感享受。

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一种超现实而不脱离现实的境界,艺术家更应该像一个精神和内心世界的探测者,在到达的地方,让人陡升一种敬仰和崇高,但又隐晦得似乎无迹可寻。但其的的确确又能够带来一个温润,静美的让人向往和期盼的精神家园。

己亥年惊蛰写于漆园学社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