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第十站 ——沈阳

发布时间:2020-12-03 17:22来源:
工作组在历经半个月的非遗之旅后,来到了本次非遗之旅的最后一站沈阳,沈阳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辽宁中部,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

工作组在历经半个月的非遗之旅后,来到了本次非遗之旅的最后一站沈阳,沈阳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辽宁中部,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中心。这里也是“旗袍故都”,而盛京满绣就是“旗袍故都”沈阳城的非遗瑰宝之一,也是沈阳地区独有的刺绣技艺符号、辽宁省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盛京满绣

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是清朝时期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所以又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几百年前,女真族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缝制衣服和钉线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手工艺术,经过众多女真族人和满族女子的传承,逐渐发展成以针代笔,用线在织物上缝制图案,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

满绣大约形成于明代,《李朝实录》对努尔哈赤的衣着有这样的记载:“身穿五彩龙文天盖,上长至膝,下长至足,背裁剪貂皮,以为缘。”这“五彩龙文”即为衣服上的刺绣。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后,满绣成为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那时,臣子们为能得到一片御赐的满绣而感到荣耀。

随着清帝国的建立,满绣走进紫禁城,摇身一变,成为宫绣,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满绣既保留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又借鉴了苏、湘、蜀、粤四大名绣的独家技艺,登上了艺术的顶峰。

满绣见证了满族发展兴盛的光辉历史,2008年,满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民间刺绣主要流传于辽宁、吉林满族人民聚居地区。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季漫长而寒冷,长期生活于此的满族先祖养成了“猫冬”的习惯,百姓室内活动相对较少,刺绣成为女性消磨时间、增进情感、交流技艺的重要活动,母女婆媳的物传心授、姑嫂妯娌的交流切磋、邻里之间的相互教授使刺绣技艺代代相传。

满绣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皆可入画,有时也以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为素材,绣品中“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纹样大多表达福禄寿喜、富贵吉祥等美好祝愿,“富贵牡丹”“福寿双全”“鸳鸯戏水”“比翼双飞”“钟馗捉鬼”“骑虎娃娃”“连生贵子”“榴开百子”……一幅幅情趣盎然、寓意深刻的绣品,反映了满族民众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满族绣品的实用性很强,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中均有满绣的身影,如虎头帽、头帕、云肩、绣裙、肚兜、绣鞋、鞋垫等服饰上的绣品,荷包、香囊、幔帐、门帘、被面、枕头顶等日用品中的绣品,盖头、新娘嫁衣、寿帐、幡帐等喜庆节令绣品,个个图案精美,巧夺天工。

作为盛京满绣第四代传承人,杨晓桐出生在一个满绣世家,她的外祖母曾为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绣过嫁衣。满族有家传手艺传内不传外的祖训,杨晓桐从四岁开始便跟着外祖母学习刺绣,7岁时就已经掌握了满绣的所有针法。

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杨晓桐卧床不起,也改变了她对祖训的坚持。在长达4年的病痛中,她时刻不忘满绣的传承工作,“我要将刺绣技艺传承下去,不能让它在我手里失传。”她暗下决定,要将这种技艺传授给更多喜爱它的人。

2017年,杨晓桐秉承开放式办学理念,成立了满绣工作室,至今已带过1000多名学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满绣、喜爱满绣、学习满绣,让它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中。”杨晓桐说。

2018年6月9-12日,来自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6个中东欧国家的20余名代表来到辽宁省,参加“中东欧地方代表团辽宁行”活动。杨晓桐把握机会,邀请国际友人到公司参观,并为他们介绍了满绣文化的悠久历史。代表们观赏了一出精彩的盛京满绣旗袍展,还兴致勃勃地亲手体验制作满绣,无不拍手称赞。

2018年,盛京满绣被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列为《视觉中国—行走的中国美》参展项目,杨晓桐带着她的满绣作品到法国卢浮宫等世界各地巡展。一针一线编制出来的美丽图案,引得国外观赏者啧啧称奇,纷纷表达了喜爱之情。杨晓桐的工作室光是来自欧洲的满绣工艺品订单就排到了2021年。

古老的工艺如今能够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杨晓桐看来,这本身就是盛世文化的一种体现。

“国家不强大,民族不强大,文化也就没有立足之地。因为祖国强大了,我们的手艺才会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瞩目。”杨晓桐说。

如今的“盛京满绣”在继承传统满绣打籽绣、盘金绣等基础上,融入了施针绣、丝带绣等技法,使盛京满绣技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到目前已有7大类150余个品种10万余幅艺术绣品,产品涉及挂画、旗袍、扇面、披肩、车挂、手包等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融合国际刺绣技法,创作出符合国际人士审美的刺绣作品。

因此,“盛京满绣”被称为是戴在头上,披在肩上,提在手上,着在身上,穿在脚上,摆在案上,挂在墙上,随车可行走,休息可相伴,坊间有传承的流淌着生活的鲜活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非遗之旅,通过线上线下对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的走访,记录传承人的技艺和人生、了解非遗传承的故事、增强各地传承人的交流合作、提高传承人传承能力,促进了非遗的可持续发展。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也必将增加城乡居民就业、促进精准扶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