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近视防控|陈楠华论调:建立五位一体共生模型赋能近视率逐年下降

发布时间:2021-02-18 21:59来源:
近日,国家教育部发布2021年工作要点,把防控近视的问题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各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

近日,国家教育部发布2021年工作要点,把防控近视的问题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各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其中,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在两年内降至50%以下(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从51.7%的基期水平分别至少降低到49.7%、48.2%的目标值),并且保持持续下降的目标。说明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问题很严重,近视防控已经迫在眉睫,急需构建合力、协同重视。

在我国,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发展迅速,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近视防控任务艰巨。低年龄段近视问题突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升高快速增长。其中,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到21.9%。截至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7亿之多,近视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国社会公共卫生的问题之一。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陆续制定其相关配套政策,明确提出近视防控目标、考核措施、行动纲领等。

防控青少年近视是一场攻坚战,需要家庭、学校、专业机构、政府、社会力量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五位一体的共生模型,赋能近视率逐年下降,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如果用汽车的五大核心部件来打比方,可以理解为:家庭是近视防控的底盘、学校是近视防控的车身、专业机构是近视防控的变速箱、政府是近视防控的发动机、社会力量是近视防控的电气设备!

一、家庭作为近视防控的“底盘”

防控近视,家长是守门员。如今一些孩子较早地接触到电子产品,且长时间无节制使用,加之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机理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近视问题。学龄前儿童视力保护的主战场在家庭,家长自身一旦缺乏防控意识与知识,孩子的视力保护便很难得到重视。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可谓儿童视力的“第一杀手”,可不少父母自身就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使用者。为了不让孩子吵闹,一些家长又常常让手机或IPad扮演“临时保姆”的角色,于是大人小孩人手一台电子设备成了家庭中的常见景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每日眼睛不离屏幕,又怎能奢求孩子严于律己、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

一些家长对孩子视力将影响终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不足。早早患上近视,会给孩子日后的工作、生活都带来极大的限制与不便,比如飞行员等职业对视力设有门槛,而高度近视的人不宜参加足球、跳高等剧烈运动。高度近视还会带来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致盲。眼科专家指出,近视出现得越早,未来近视度数就可能越深;近视在9岁之内发生,将来就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

此外,屈光发育档案等筛查建档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手段,也常被家长忽视。如果不能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直到孩子视力出现明显异样后才就医,往往会错过最佳矫治期。

防控近视低龄化,父母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作为家长,应增加相关防控知识,提升自身防控意识;摆脱屏奴纠结,放下电子产品,多与孩子走到室外,享受自然阳光;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出现问题及时干预;科学认知近视矫正,自觉抵制虚假广告和产品……

家长要当好近视防控守门员、尽到防控近视低龄化“第一责任人”、履职好近视防控主战场指挥官的责任,避免家庭成为孩子近视防控的“雷区”。

二、学校作为近视防控的“车身”

学校作为近视防控的前沿阵地。学校有义务加强近视防控科普宣教,向学生及家长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卫生与健康教育,并且按照国家卫健委相关规定定期组织视力筛查并及时告知家长,催促视力不达标的学生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

学校要切实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7 号文件);国家领导人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3 号文件精神做好“三大档案、四大检查、八大干预”基础工作,旨在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管理,改善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现状,提高学生爱眼护眼知识与行为能力,降低学生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比例,从而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校园视力健康教育基地培育与建设,把宣传教育、建档管理、筛查诊断、环境影响、习惯养成、干预体验等功能体系纳入科学决策与管理;让在校学生学习、了解近视防控知识和方法,配合专业的设备及工具进行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智能化的环境管理感受视觉质量的变化,通过专业的仪器和设备体验干预的效果,从而科学的掌握近视防控常识和干预手段,为“推迟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发展、提高视觉质量”的整体实现夯实基础。

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园群体化干预应用体系及群体化干预对近视率降低的效果评测体系:一是通过宣传板展示、防控宣传片、科普宣教等向老师、学生、家长进行视力健康保健、保养、防控等方面的启迪式教育,让老师、学生、家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防控的重要性及方法要领。二是运用防控设备及训练工具对学生进行群体化干预,尤其是潜伏性近视人群及临界近视人群,定期邀请防控专家培育防控意识、指导防控方案。三是对学生视力进行筛查检测并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综合档案,实现视力动态化管理。四是引导学生定期进行视功能训练,做到防控并举。五是启用智能化配套设施监督学生矫正习惯,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逐步培养良好习惯。六是设立近视防控校园指导站,运用第三方力量进行专业技术跟踪评测,常态化建立“学生视力与眼屈光发育档案”。

三、专业机构作为近视防控的“变速箱”

专业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卫生、视力保健、科研机构)在近视防控中的责任,首先应提供规范的检查,合理的诊疗意见。对于青少年来讲,近视诊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得正常视力,不影响学习和生活;二是在矫正近视的同时尽可能控制每年的近视进展速度。同时配合学校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建立视力档案。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出,2019年起,全国陆续开展视力筛查工作,争取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专业机构尤其是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学校配合下,认真开展青少年视力筛查工作,并将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并把学生的视力筛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学校,督促其加强对学生的视力健康管理。确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子档案,记录每一次的视力筛查记录,以便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并及时发现异常。

专业机构要加强健康教育,加大科普宣传参与度。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人数之多,发展之快,程度之重,早已与每个家庭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而仍有不少家长或者机构缺乏近视防治知识、对近视危害健康严重性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象,作为防控最权威的机构比如医院,应该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定期举办科普讲座,义诊活动,走进基层。

专业机构要强化公益作为,近视防控有其特殊性与独到性,整个逻辑体系中不是每个环节都能有利可图的,因此,在利益驱使的趋势下,不少专业机构有能力干,但盈利的事儿都多得无法安排,暂时难以盈利的事儿就有心无力。专业机构要认真研读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切实把近视防控所涉及的至少70%的环节纳入公益属性并加强生命力管理,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政府作为近视防控的“发动机”

政府及国家层面,除了目前的防控战场用各种手段做好防控工作,还应整体布局,谋划顶层设计。培养眼科、视光、健康教育等相关方面人材,专才专用。建立全国性视力档案库,规范随访及诊疗体系。建设并强化防控基础、机构及队伍。加大力量培养专业专科的各层次视光医疗及健康教育人才,增加近视防控的基础研究投入,研发药物、医疗设备等防控手段。

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目前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并纳入政府考核标准,除了切实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外,未来应注重专业研究与成果转化、加强公众宣传与科普教育、推动专业医务人员体系建设,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和优势,保障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效、高效进行。

五、社会力量作为近视防控的“电气设备”

近视防控是关系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民心问题,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认识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重大责任和紧迫性;切实按照国家的要求把青少年综合防控近视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认知教育”、“筛查建档”“科技干预”,并紧密加强整体谋划顶层设计。

近视防控自带公益属性,首先,近视问题可以说是90%左右儿童的必经之路,这个理应上升到社会管理、国家战略层面来重视,社会参与、国家推动本身就是公益属性。其次,中国有38000名眼科医生,真正懂眼视光的不到十分之一,按照4000人服务2亿青少年计算,一个专业医生要服务5万名孩子,可谓有心无力,如果没有公益力量的参与,不可能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到近视防控,特别是预防近视的工作。第三,近视防控有其"医学属性",但凡医学问题,核心就是三件事,科普、筛查、干预。而这三件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离开社会行动公益干预,就难以打开系统化工作的局面。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望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引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根据国家在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的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相关指示精神,公益渐成制度安排。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慈善精神日趋显现、公民社会逐渐成熟、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的新时期公益价值将会陆续呈现。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大力捐助支持事关国家战略与全民健康的近视防控工作,把非专业的人士培养成专业的科普达人、筛查志愿者、干预志愿者,是近视防控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力围绕社会力量捐助推动一系列创新,就能缩短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的距离。广大家长本身就是非专业人士,家长的觉醒,是近视防控事业成熟的检验标准。近视防控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乎着全人类的福祉,必须以全民行动为基础加大创新力度。

坚持“政策导向、公益链接、商业助推、家校联动、社会捐助”的近视防控产业发展新格局,凝练适应大众需求的近视防控生态模式,联合多方力量,吸引社会公益力量参与解决近视防控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问题,培训眼视光专业人才和爱心家长等社会志愿者,协同推动社会爱心力量捐助支持更多领域开展近视防控公益干预工作。打破公益和商业的边界,激发中国的企业家创造社会价值,用商业的效率和企业家的精神从事公益,让更多的企业家将更多的才能投入公益事业,配合政府解决近视防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视关乎民族发展大计。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形成家长高度重视,学校有效监督,专业机构加强引导,社会力量大力捐助支持,政府建立统一、健全、规范的防控、监控体系,使近视低龄化、进展快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树立大国典范,贡献东方智慧,为全球近视热点问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陈楠华系博士研究生、中国顶层架构杰出导师、2020中国十强讲师、“公益产业化、产业公益化”理论奠基人、国家卫健委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近视防控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及防控对策”课题组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政策协同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责任与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题组组长、近视防控专项基金会(筹)负责人、建国70周年爱国公益人物、2020中国公益慈善十大影响力人物、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重走长征路(党建版、企业版、青少年版)授证讲师、原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公益护眼联盟副秘书长、原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募资部部长)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