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龙腾古城 奋进镇远 镇远举办第三十七届赛龙舟文化节

发布时间:2021-06-15 14:16来源:
龙舟竞渡,㵲水欢歌。2021年6月12日至14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成功举办了第37届赛龙舟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最引人入胜的当属传统的

龙舟竞渡,㵲水欢歌。2021年6月12日至14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成功举办了第37届“赛龙舟”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最引人入胜的当属传统的赛龙舟活动。6月14日上午7点,在青龙洞正山门举行祭龙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即开启了热闹非凡的陆上游行。当地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方阵、花车故事鱼贯而至,将镇远县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游行队伍沿着古街道行进并与群众互动,整个古城山欢水笑,人声鼎沸,成了欢腾喜悦的海洋。

随后,在文化园广场临河的赛龙舟主会场举行开幕仪式。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陆居超,镇远县委副书记、县长茹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以光,县政协主席戴黔山等县四大班子领导,省、州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热心支持本次活动的企业界,中央、省、州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仪式。仪式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胜朝主持。

镇远县委副书记、县长茹捷致辞。他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来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镇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勤劳淳朴的乡亲父老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举办龙舟文化节,目的是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力争上游的龙舟精神,彰显千年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示镇远人民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续写新时代镇远高质量发展精彩篇章,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名城镇远新未来!并预祝本届龙舟文化节圆满成功!

在裁判员、运动员代表宣誓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宣布2021“多彩贵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第三十七届“赛龙舟”文化节开幕。

伴随着礼祭屈原、金龙点睛后,各类故事船、百舫船、竞技船游江而来,展演传统龙舟文化和民间民俗风情,活动现场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开幕仪式礼成后,33支龙舟队举行传统龙舟赛和竞技龙舟赛。

来自镇远古城12个社区的传统龙舟队在碧波荡漾的㵲阳河上进行角逐,不仅是比拼速度,更是比拼龙袍、龙头、令旗、锣鼓等传统龙舟文化符号,真正展现镇远传统龙舟赛“赛中看戏,戏中观赛”的特点。各龙舟队色彩鲜明,擂鼓摇桨,踏浪飞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煞是好看!

竞技龙舟赛是力量与速度的盛宴。21支竞技龙舟队先后上场。只听鼓点铿锵,船桨齐舞,几十把桨片如大鹏之翼张扬闭合,水面上溅起层层浪花,飞雪溅玉。一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速度与激情、力量与拼搏在㵲阳河面上交融着;两岸呼声雷动,呐喊助威,动人心魄。

镇远赛龙舟,全民参与。大家以传承和弘扬镇远古城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己任,展现了新时代镇远人无限的拼搏精神。

龙舟赛刚一战罢,最具镇远民族特色的抢鸭子活动激情上演。几百只鸭子齐放河中。龙舟队队员以及会游泳的当地群众与游客都可以参与其中,他们一个个奋勇争先,窜入水中,与鸭子激情角逐,乐趣无穷。两岸观众喝彩不断,热闹非凡。据了解,抢鸭子活动是镇远古城人民在龙舟节日里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整个龙舟赛中群众参与度最高的项目。

当晚,人们怀着对祖国的祝福,来到风景如画㵲阳河畔,手捧着河灯,慢慢地放在波光粼粼的河面,将各自的祝福寄向远方……

 

赛龙舟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镇远非遗文化活态展演、AAAA级景区高过河漂流活动、摇滚音乐会和龙船饭体验等活动,真正让镇远全民参与,让游客不虚此行。

据悉,镇远赛龙舟于2011年5月2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集文化、商贸、旅游为一体的最壮观、最奇特、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节日,更是增进民族团结,凝聚全县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数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看。

当前,贵州省正在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镇远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山水城”一体的独特景观,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推进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一体打造,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继续完善旅游配套,加强旅游服务,优化旅游环境,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推进镇远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共镇远县委宣传部

摄影:唐华 董桓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