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毕克勤︱百年·百家—当代中国画百家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特别邀请展

发布时间:2021-07-05 13:20来源:
展览前言 2021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之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的历史交汇点,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必将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

展览前言

 

       2021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之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的历史交汇点,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必将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注脚。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经历就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坎坷,虽历尽沧桑,却始终初心如磐,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祉。在高高飘扬的红色党旗引领下,无数令人感怀的中华好儿女,舍弃小我,为共建小康社会,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而前赴后继,奉献青春,挥洒热血。而今展望未来,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百年征程,我们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自信,满怀信心,饱含信念!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必将在世界舞台上再创辉煌!实现新中国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百年辉煌映日月 百家书画谱新篇。值此日月同辉,山河同庆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时代丹青文化传媒拟举办“百年·百家——当代中国画百家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特别邀请展”,邀请当代画坛一百位中国画名家,用手中的画笔,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百年奋斗中,汲取滋养,激发灵感,创作出一批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社会主义、讴歌改革开放、讴歌新时代、讴歌红船初心的美术精品,以有温度、有深度的优秀作品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搜狐首页、网易新闻、腾讯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家号等数十余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一次参展,永久在线。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学术顾问:赵成民(北京画院画家)

展览时间:长期

 

毕克勤

参展画家

 

       毕克勤1946年出生于黑龙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哈尔滨学院客座教授,正高级职称。

       1974年—1977年先后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和鲁迅美术学院学习,1986年—1989年入北京画院中国画研修班,师从著名画家史国良先生。

       1989年—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专业班 。作品先后入选“北京80年代中国画展”、“第25回亚细亚现代画展”、“2000年、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全国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第十届全国美展”等展览。2010年12月应邀赴英国约克郡作中国画讲座。

       2011年12月应邀赴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都灵大学、帕多瓦大学孔子学院做中国画专题讲座,期间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发表在《美术》、《中国画》等刊、入编《辉煌60年.中国画精品集》、《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作品集》等专集。

出版《中国当代画家—毕克勤作品集》、《中国画十家—毕克勤》、多幅作品被北京画院、京丰美术馆、澳大利亚中国美术馆、马来西亚连城画廊,及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作品欣赏

 

水墨情感与文化性

 

——毕克勤作品的文化研究

 

文/ 张灏

 

       写实水墨人物画始终是毕克勤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主题,这一点不论是在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的求学期,还是延续至今的创作期,都未曾动摇与改变过。而绘画主题的相对固定,客观上为毕克勤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文化语境,使其能够顺利展开对于情感与形式的关联,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关于文化记忆、情感结构、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等诸多问题提供了稳定的界面。

《白云飘过的地方》(中国画) 97X60cm

       对于情感与形式的探究,在毕克勤早期作品《丽日》、《高原彩云》中,就有所体现。《丽日》中对于场景的描绘,超越了画面中的人物,最终占据了画面的主体,这样的构图在毕克勤的绘画中并不多见,而水墨工笔的语言形式,以及繁复的细节描绘,加剧了画面中所描绘的日常生活的焦点。正是这种焦点的突出,产生了情感的聚集,进而生成了一种形式与情感的复杂关系。

《藏女》 (岩彩) 100X80cm

       相对于《丽日》中强化场景的方式,毕克勤在《高原彩云》中尝试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即对人物的强化。而这种方式最终被确定下来,并在日后的创作中反复使用,成为毕克勤最为重要的创作方法。《高原彩云》中,毕克勤将藏族妇女的形象置入相对弱化,甚至抽象的背景之中。人物主体得到强化,焦点再次形成,不同的是,情感与形式的递进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画面中的人物具有了一种“纪念碑”式的精神性。通常这种精神性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集体记忆”的认知,在文化学的研究范畴里,被称之为“文化记忆”。

《高原彩云》(中国画)132X128cm

       从早期作品《月色》开始,到后来的《白云飘过》、《阳光下》、《天高云淡》、《高原之春》等一系列作品,毕克勤创作了大量西藏题材的水墨人物画。在毕克勤这一代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群体的意识中,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往往是共生并存的。不同于地理意义上的原乡情结,西藏作为这一代人承载理想主义与崇高情怀的精神寄托地,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故乡,经过日积月累的岁月沉淀,逐渐转化为一种情怀与信仰,与个人、与集体的记忆相纠结,进而上升为一种群体的“文化记忆”。这也正是毕克勤始终将藏民作为其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并反复使用的原因。

《藏女与狗》(中国画)68X68cm

       “文化记忆”与“情感结构”是毕克勤水墨人物画创作脉络中并行的两个主要线索。“文化记忆”具有一定的重构性,而“情感结构”则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毕克勤用西藏题材完成了他个人对于精神与理想在“文化记忆”上的不断建构,而对于“情感结构”的深入探求,他选择了现实生活的故乡,即对于东北黑土文化精神根性的探求。

《藏西石屋》(中国画)168X68cm 2016年

       通过《铃儿响叮当》、《雪融黑土情》、《东北人》、《雪飘冬至月》等一系列作品,毕克勤将东北农民的纯朴形象通过水墨的形式再现于画面,将生机之人与景物相结合,人物占据着画面绝对中心的面积,背景则蜕变成为画面上的一个景观。人物,成为了画面中唯一的焦点。毕克勤借助瞬间的面孔捕捉到了人性的永恒,水墨线条勾勒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质朴的农民形象,更是故乡精神的人文轮廓,以及对于故乡情感的深切表达。

《查干湖冬捕》 68X68cm

       “情感结构”集中反映了一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意义与价值,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代人思想与感受的形成,会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但其核心的价值观却从不会因此动摇或改变。对于毕克勤来说,传统东北农民的人物形象,承载着一种东北黑土文化所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精神根性的集中体现:尊重土地,尊重人性,尊重生活。因此,毕克勤多年来围绕东北农民的形象与生活所进行的艺术创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他个人原乡情怀的一种标志,更多的,是毕克勤对于他们这一代人精神根性的探求,和“情感结构”的延续。

《和煦春风》(中国画)138X68cm 2016年

       因此,毕克勤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一种中国人物画的水墨再现,更是一种典型的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与实践。将原始或异域的他者,通过水墨进行描绘与表现,建立一种民族志的形式,并将这种文化的经验、日常生活实践、思想与精神构建等等,通过个人认知的过程表述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

《铃儿响叮当》(中国画)130X126cm

       原始与异域,往往存在于文化猎奇者的冒险中,或是后殖民主义对于东方的想象里,毕克勤有勇气坚持题材的选择,在今天原生态文化被滥用,直至泛滥的文化背景下,不惜以个人的文化记忆与真挚情感予之对抗,这不仅是毕克勤个人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知识分子所体现出的真诚与道德,更集中展现了毕克勤所代表的这一代人,内心所特有的,强大的精神世界。

       于是,透过毕克勤水墨人物画的有限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看到了深度、内在性、气质甚至人性的光芒。

 

       2010年11月16日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梦幻金秋》 (中国画) 200X100cm 2019年

《酥油茶》(中国画)138X68cm 2016年

《月色》(中国画) 95X170cm

《云雀飞来不想走》(中国画) 138X68cm 2016年

《田野里的笑声》 178X156cm 2014年

雪莲(油画)80X90cm

范曾先生为毕克勤画展题字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