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一声阿爸感动天南地北…

发布时间:2022-07-01 14:08来源: 未知
4600多公里外,祖国最南端的海南三亚,魏碧珍跨越57年的思念与寻找,终于有了回响。1965年至今,她从襁褓婴儿到了知天命之年,因一次机缘巧合的为烈士寻亲活动,寻到了父亲。这北

  4600多公里外,祖国最南端的海南三亚,魏碧珍跨越57年的思念与寻找,终于有了回响。1965年至今,她从襁褓婴儿到了知天命之年,因一次机缘巧合的“为烈士寻亲”活动,寻到了父亲。这北山之巅,便是她的英雄父亲——兴宁籍烈士陈新泉的长眠之地。

  山海隔不断,亲情跨千里。魏碧珍带着她的儿子赖颖俊、女儿赖颖娟及儿媳,6月26日从海南省三亚市出发,一路向北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祭拜父亲陈新泉,后昼夜兼程,于今日下午回到大埔县看望年迈的母亲。魏碧珍连日来接受梅州日报记者的采访,诉说了这一次跨越祖国南北、“迟到”57年的祭奠。

  “阿爸,我和你的外孙子、外孙女来了,从海南来看你了。”在北山烈士陵园内,陈新泉的墓碑前,魏碧珍一边哽咽地用客家话说道,一边用颤抖的双手一遍遍地擦拭着墓碑。此刻,她的心情非常复杂,既为找到了父亲的安葬地而高兴,又为失去了父亲以及母亲曾经的艰辛生活而悲伤。

  献上鲜花,鞠躬缅怀,魏碧珍和儿女们在墓前肃然默立了良久,似在心中和父亲诉说那些从未有机会说起的心里话。为了这次的祭奠,她和儿女们一路换乘飞机、汽车、火车,跨越4600多公里,历经30多个小时。

  △6月28日凌晨1时,魏碧珍一家抵达加格达奇火车站。加格达奇退役军人事务局、加格达奇北山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一起来接站。

  魏碧珍说:“爸爸牺牲时,我还不到一岁,后来只能从妈妈那里,从模糊的照片里认识爸爸。我今年58岁了,多年来一直在找爸爸的安葬地好去祭拜,但一直没有如愿。前两年,妈妈也都还惦念着爸爸的事。现在终于找到了,不管多远,我都要去看看。”

  祭奠过父亲后,魏碧珍希望进一步了解父亲在大兴安岭的情况。加格达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之积极接洽,当日下午带领魏碧珍一家参观了铁道兵3师15团驻地遗址,为他们讲述了铁道兵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艰苦历程,以及大兴安岭开发对巩固祖国边防、助力经济建设的深远战略意义。

  △加格达奇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给魏碧珍及其女儿赖颖娟展示为烈士寻亲消息。

  知道陈新泉当年是啮冰卧雪坚持战斗的,魏碧珍和儿女们都很动容。魏碧珍说:“我的爸爸是个英雄,很伟大,那些为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牺牲的烈士们都很伟大。”而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外孙女赖颖娟也感慨道,虽然没见过外公,但她也因外公而自豪,要以外公为榜样,时刻不忘外公那心怀“国之大者”的精神。

  2022年4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经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杂志社联系到梅州日报社,希望南北两地党媒共同为安葬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北山烈士陵园的兴宁籍烈士陈新泉“寻亲”。

  “陈新泉烈士籍贯:广东省兴宁县宁塘公社龙岗大队梅树下原部队:铁道兵三师15团解放军8699部队司务长……”梅州日报社记者循着奋斗杂志社提供的线索,马上联系梅州市、兴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当地镇村,并在一天内迅速寻找到陈新泉的两个侄子陈仿朋和陈仿彬。

  “陈新泉是我们登记在册的烈士,牺牲前是解放军8699部队司务长。”在兴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拿出一本编于1982年的《广东省兴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告诉记者,陈新泉的名字被记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烈士”一栏。2020年,兴宁市对合水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整体修缮时,其名字也被镌刻于烈士英名墙。

  △兴宁市合水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上篆刻有陈新泉烈士名字。(资料图/陈思杰 摄)

  记者从陈仿朋处得知,陈新泉有个女儿,幼年随母亲改嫁后便到海南生活,已多年没有联系,找起来困难重重。但大家没有放弃寻找烈士之女。陈新泉家人辗转多方,经历不少困难,联系上现居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魏碧珍。

  “谢谢你们,记者朋友。家里人告诉我找到爸爸的消息的时候,我很高兴,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的儿子、儿媳和女儿也专门请假,一起去大兴安岭祭拜。”本报记者联系上魏碧珍时,她的言语中充满感激之情。说罢,她便急忙赶乘哈尔滨开往加格达奇的K7103次列车,奔向心头牵挂的那个地方。

  过去,一个从部队带回来的木箱子、几张模糊不清老照片和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便是陈新泉给后人留下的念想。而今,北山之上,成为了后人的精神寄托。这不仅让身在海南的魏碧珍千里祭父,也让远在香港的陈鸿东思亲心切。

  陈鸿东是陈新泉的侄孙,现居香港。这十几年来,陈鸿东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叔公。“叔公牺牲后,我的爸爸陈仿彬被过继给了叔公。我从小就听爸爸说他叔叔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解放军战士,也听我奶奶讲了不少关于叔公的故事。我就在潜移默化中记下了家族中有这样一个英雄人物。”陈鸿东告诉记者,他曾经到兴宁市民政局去询问过,还查找了烈士英名录,找到了叔公牺牲的部队和事迹,但无从得知叔公被安葬于何处。这次没想到机缘巧合与《梅州日报》记者联系上,并成功找到了叔公。

  云贵高原、内蒙古、黑龙江,家里仅存的老照片,记录着陈新泉曾经走过的足迹。陈鸿东把它们当“压箱宝”,小心地保管了20多年,至今还完好。陈鸿东说,他想做一些事情,不然随着时间推移,就怕真的被遗忘了。“我心里十分开心,尤其是第一次看到了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上写着叔公的名字!”陈鸿东说,受到叔公的影响,他经常参加爱国爱港的活动,爱国情怀已经带到香港生根发芽。

  南与北,山与海,家与国,志与承。激情燃烧的年代过去了,但先烈留下的激情永远在燃烧。这一刻仿佛烈士英灵目送,欣慰遗志终有传承。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