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新闻>  正文

《皖山微水情——洪明道新黄山山水画浅析》

发布时间:2020-07-08 19:18来源: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马波生 马刚 于成山 王颖生 王延军 王林强 王新伟 刘二刚 刘天宇 刘汝阳 刘德扬 江文湛 朱玉铎 邢庆仁 任惠中 张立柱 张永涛 张跃武 张建岗 何扬 何曦 李大庆 李长庚 杜滋龄 陈永锵 陈政明 陆学东 吴奇峰 周玉柱 周荣生 林容生 卓素铭 徐雪涛 赵宁安 赵建成 洪明道 胡洋 俞志华 贺荣敏 姚舜熙 贾广健 贾博鸿 袁武 袁锦标 聂鸥 唐元明 唐玉珍 郭石夫 萧宽 盖茂森 龚文桢 曹香滨 梁时民 梁占岩 崔晓东 谢志高 源远

洪明道

参展画家

洪明道,1938年,江苏扬中人,《洪明道艺术馆》馆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神剑文艺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创会顾问、芜湖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芜湖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芜湖市美协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兼任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京津徽文化书画院顾问等。

作品欣赏

皖山微水情——洪明道山水画浅析

洪明道先生对于自然山水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长期生活在皖南,对皖山徽水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半世纪年间,他朝夕与皖山皖水为伴,给了他无限的艺术灵感;大山的峰峦泉石,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当他专业从事绘画创作之后,皖山徽水遂成为他笔下最具魅力的艺术主题。

洪明道善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雄浑朴厚之美,无论是皖山徽水主题作品,还是其他山水题材创作,大都意象磅礴,构图饱满,沉郁苍劲。他的笔下既有对皖山微水全景的宏观再现,也有对飞瀑流云、山居林道、翠柏苍松乃至四季不同景致的局部描绘。每一幅作品都表达了画家从不同角度对皖山微水的理解,融入了画家对山川景物的独特认知与感悟。同时,这种苍茫朴厚之气已化作洪明道内在艺术气质的一部分,充溢于其山水创作之中,成为他山水画创作风格的底色,也成为其山水画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南朝著名画论家谢赫论画首重气韵,五代荆浩《笔法记》更将“气”“韵”视为山水画的首要追求。山水气韵并非可以凭空获得,必须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充分把握自然山水的内在性灵。因此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提出“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洪明道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美学积淀,使他在师法造化、写生山水的过程中,能与大山心意相通,得于皖山微水的性灵,进而把握并表现出皖山微水的真气。当洪明道将其所感悟的山水精神外化于笔墨时,遂形成了浑朴、苍郁、厚重的笔墨风格。

古人画山水特重用墨,因为笔墨与气韵的把握与传达密切相关。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云:“作画用墨最难”。洪明道深入到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之中用心钻研,学习继承。他十分推崇范宽、石涛、黄宾虹、傅抱石等山水大家,潜心于从前人山水创作的经验之中汲取养分,以浓厚笔墨写真厚重山体,逐渐形成自家风格。他作画时意象中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很快反映到画面上,所以他的画特别富有生气和感动。

洪明道对水墨山水画之法有着深入的钻研,近年来更是颇有心得。他的笔墨朴茂、凝炼,苍润兼济、疏密得当;而这种笔墨追求,正与其对于山水的风格表达相适应。洪明道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潜心于对山水画传统的继承,但不刻意仿古;他也曾广泛吸收中西艺术技法,但并不汲汲于所谓“创新”。他努力在自然造化中陶冶性灵,用潜心淬炼的笔墨“乱网皴”表达自己对大山大水的感悟和理解,形成了强烈的画面视觉效果,展现出雄奇博大的山水之美。

洪先生已逾古稀,然凭着他那一贯超越自我的潜质和勇力,他的艺术必然渐入化境,登上一个更加冲淡醇厚的新高峰。

文/书画媒体人/吴文华於京华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