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科技>  正文

防沉迷系统仍存bug,技术方面还需查漏补缺

发布时间:2021-10-12 14:55来源: 未知
近日,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游戏的规定,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 20 时至 21 时向人提供 1 小时服务。规定的出台让小朋友们一片

  近日,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游戏的规定,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 20 时至 21 时向人提供 1 小时服务。规定的出台让小朋友们一片哀嚎。

  防沉迷系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早在 2007 年就上线使用了,只不过之前的防护不痛不痒,基本上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大家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登录就可以一直玩耍。

  近年来,一些大型游戏厂商纷纷建立起更为严格、功能更强的防沉迷系统。利用强制公安实名校验、游戏消费提醒、“宵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对用户游戏行为进行管理,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技术在面前也被逐一破解。

  实名认证与人脸识别的修正
 

  在新规定未出台前,防沉迷系统对于的要求是至少可以玩三小时的游戏,超过 4-5 小时就会被提示下线,否则游戏内获得的所有奖励全部降为 0,并且对于玩游戏的时间段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游戏厂商依据规定,会对年龄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级,13 岁以下的人每日只能玩一小时,十三岁以上的玩家每日限玩 2 小时,且在每天 21 时至次日 8 时之间禁止玩游戏。

  在家长侧,一般通过设置手机为儿童模式,或者游戏厂商会联合家长一起对的游戏账户进行管理,建立家长管控的成长守护平台 App,通过绑定孩子的游戏账户,限制其游戏的时长和消费的金额。

  这对于有养号需求的人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对于体验派的小孩儿来说,儿童模式、成长守护平台只是父母的安慰剂,要么游走在卸载与重装的循环,要么就是多发展小号,这些举措都不能很好的管控这类游戏迷。

  从防沉迷系统上线后开始流行的,到如今围绕防沉迷在网络流传的各种破解教程、租号、解绑等各种服务,围绕人是否合规玩游戏的技术博弈一直在进行。

  现下游戏厂商采取的措施是登陆需要实名认证,并且实名认证的数据会与连接公安的数据进行对比,但这只是验证了账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没有验证游戏账号和使用者身份之间的关联,而这中间就有了可以钻空子的漏洞。很多选择在网络平台上租号,租号 App 和网购平台租号服务一搜一大把,很容易绕过防沉迷系统的监视。

  近日的热搜#花费 33 元租号打两小时王者#也让全面戒严的规定漏洞显现,一些商家堂而皇之地将“避开防沉迷、包解绑”等面向的服务作为卖点。对于存在面向的租号服务需要明晰其法律法规责任。

  在技术层面,对于这种租号的行为,游戏厂商也可以运用设备 IP 限制方面的技术检测。被租用的账户异地登陆并且登陆的设备过多,这类活跃的账户在后端很容易被检测出来。再对这些敏感的账户进行进一步的人脸识别,也可以规范人租用账号的行为。

  绕过实名认证这个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人脸识别就比较困难了。一旦被系统认定为,触发人脸识别对来说就很麻烦。用家人的信息注册的游戏账户,需要刷人脸信息进行验证免不了挨顿责罚,而租号的话网上找人解封就需要花钱消灾,据悉需要花费 80-100 元并且解封后,后面触发都需要花钱找同一个人解封,成本有点高,容易废号。

  人脸识别技术是现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其存在让怨声载道。但人脸识别的技术触发需要条件,总会有低调的漏网之鱼。人脸识别技术如果和实名验证结合,在登陆初始就进行双重验证,岂不是就绝了的念想?

  我们使用手机银行都不会有这么严格的信息认证。在游戏领域登陆初始不进行全面的实名和人脸的双重验证,主要的原因是成本与生物信息敏感,调用人脸识别的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游戏里每日活跃数十万到上百万的人群,而的人群和消费占比并不高,让所有登陆的人都进行人脸识别代价太高。如果这部分的成本费用可以调整,甚至是买部分单,倒可有实施的可能性。

  现在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公安实名校验与人脸识别的结合使用。据悉,相比启用公安实名校验前,在日活跃用户超过 4000 万人的《王者荣耀》游戏中,未满 13 周岁的用户平均游戏时长下降约 59。8%,13 周岁及以上用户平均游戏时长下降约 40。3%。

  除了人脸识别比较有效的方法之外,现下也有一些算法进行行为的识别进行更精准的防沉迷抽查。

  神秘算法筛查隐匿玩家

  游戏大厂们拥有技术实力进行专门的数据分析,通过 AI 算法对用户游戏内行为特征进行判定,包括用户所属年龄段、游戏时间及其他游戏内行为都一起纳入,作为身份判定的参考标准。而这些具体的游戏内行为判断规则暂未透露,防止和玩家的定向破解。

  不过被大家熟知的是支付环节较容易暴露,一些氪金小能手手持高龄账户,长时间进行游戏,短时间内充值金额激增或者数额过大都会容易被判定为玩家,触发人脸识别的进一步验证。

  算法怀疑倾向后就会触发人脸识别,在特定时间段不接受识别的话就会直接被作为账号进行防沉迷限制。不过一些会隐匿的玩家表现的低调,就不那么容易被筛查出来,在精准识别玩家行为方面目前还存在技术难点,需要对这类隐匿的玩家行为进行综合识别学习,算法仍需不断的迭代精进。

  除了算法外的筛查,地理位置的信息也成了一些游戏厂商进行筛查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在学校及附近的地理位置,更加容易触发防沉迷系统的验证,在学校附近上线的用户需要配合游戏厂商进行人脸信息验证。

  无论是生物信息的收集还是地理位置的授权使用,都会涉及到成年游戏玩家的敏感信息。保护的同时,成年人的隐私需求也需要被考虑。

  防范技术与隐私边界
 

  虽然防沉迷系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游戏厂商会大量采集、存储这些生物信息,触犯到成年人的敏感隐私。虽然我们的信息基本上被采集得七七八八了,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隐私信息。

  游戏厂商在明面都会宣称不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其他用途,实际上厂商如何使用信息就无人可知,最好的方式还是引进第三方平台进行敏感信息的收集、验证。而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提到了未来会建立网络身份验证的公共服务平台,涉及到收集敏感信息的厂商通过接入公共服务平台,排解用户对于隐私信息的担忧。

  防沉迷系统对于的精准狙击有时候也会误伤到成年人的权益。比如一些成年人的账号被熊孩子骚操作后被认定为采取防沉迷,恢复的过程极其困难,很多玩家客服解决问题不积极,耗时过久。一些熊孩子拿着父母的手机玩游戏,充值金额过大,父母去申诉的话举证困难,成年人的账号花完钱再去找客服说是小孩子不懂乱充值的,这种情况难自证清白,与客服扯皮的时间过久。

  对于这类情形,远离不了熊孩子就卸载干净游戏,不想卸载的就设置个难密码,手机请一直把握在自己手中,申诉举证的过程需要流程与时间,指望效率快怕是比较难了,从源头上遏制还是最好的办法。

  针对的防沉迷系统保护,是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技术、法律法规以及隐私边界问题等,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但最重要的主体 —— 游戏厂商是首当其冲,需要担负起主要的责任,花费成本、深耕技术来保障合规游戏。其他的角色如监护人、等作为防沉迷系统中的辅助角色也需要做好职责分内的事物,无论是监督还是规则的制定都不能缺席,多方的参与协同才能有效地防范不合规游戏。

  遥想 80 后、90 后的童年,真的是欢乐的如脱缰一样,没有大量的鸡血补课、也没什么防沉迷的游戏限制,除了学习以外就是快乐的玩耍。z 时代的小孩成长的道路限制多,跟时代的环境相关。

  现在的游戏花里胡哨诱惑太大,被限制游戏时间也是一种成长保护,加上教育的双减政策等,都让孩子们一点点从室内走向室外。

  比游戏好玩的事物还有很多,去交朋友去做游戏,除了学习以外,童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多储备快乐,而这也是未来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 新闻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体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说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www.hefeif.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合肥网 版权所有